唐代初年,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:北部是高句麗,西南部是百濟(jì),東南部是新羅。唐高祖李淵曾和高旬麗國交換本國流亡人,高句麗送還中國流亡人將近一萬人,可見高句麗對唐朝的態(tài)度還是友好的。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,特別是滅突厥后,自恃國大兵強(qiáng),企圖加害弱小的鄰國。
貞觀十四年(公元640年),高句麗西部酋長泉蓋蘇文殺高句麗大臣百余人,又殺國王高建武,立高藏為國王。泉蓋蘇文專擅國政,用嚴(yán)刑立威望,高句麗內(nèi)部不能相安。唐太宗覺得有機(jī)可乘,于貞觀十六年(公元642年)決定親自率兵往攻。為此,群臣多上書勸阻。褚遂良建議說:“陛下不必親征,派一兩名猛將,帶領(lǐng)十萬兵馬,便唾手可取。”唐太宗不聽勸告,親自率兵前往,結(jié)果遭到失敗。
后人用“唾手可得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。